-
手机三国志(上) 谁动了零部件厂商?
“告诉我,到底是谁?”2013年3月下旬,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北京总部接待世界Z大EMS(电子产品代工服务)企业台湾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时,被郭台铭这一追问弄得有些不知所措。鸿海也没有预料到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雷军抱着这一信念,于2010年4月创办了小米公司。在此之前,雷军曾是软件公司的经营者和个人投资家,业务经验丰富。但却从未有过有关智能手机生产方面的经验。
于是,雷军将手机生产业务委托给了鸿海。不过Z初,鸿海的某位负责人曾一度拒绝当时仍名不见经传的小米的合作请求。
据说,郭台铭得知道此事后大发雷霆。这是因为小米自2012年中期起迅速扩大供货量,并渐渐成为鸿海的重要客户。而郭台铭在到访小米总部时,便向雷军询问此事,希望知道是谁Z初给雷军吃了闭门羹。
雷军很清楚如果将名字说出来,凭郭台铭脾气,那位负责人很可能受到“严肃处理”,因此他委婉的回答说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同时承诺从鸿海稳定采购主力智能手机。
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即使是为美国苹果制造大部分iPhone、熟悉行业动向的鸿海,当初也没能预料到小米会有如此迅猛的发展。
据美国调查公司IDC统计,小米2014年7~9月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5.3%,已跃居全球第三,仅排在韩国三星电子和苹果之后。小米之所以创建4年就实现迅速壮大,原因之一是智能手机生产体系本身发生的明显变化。
如果可以凑齐美国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1块可以满足智能手机基本功能的半导体芯片、外加液晶面板等核心零部件,任何厂商或许都能生产出智能手机。
台湾联发科技和中国大陆的展讯通信等半导体厂商、还有代工企业等供应链大多集中在中华圈。以此为供给来源,自2009年前后起,在中国和印度等地,新兴智能手机企业相继横空出世。
当然,产品的品质方面也不再是“便宜没好货”。
“三星和苹果都说‘没问题’,为什么小米总是吹毛求疵?”小米二号人物、总裁林斌在开始负责智能手机开发的一段时期,总能听到从零部件厂商处传来这样的抱怨。对此,林斌表示如今是口碑瞬时扩散的互联网时代,为避免出现不好的评价,小米总是要求提供质量Z好的零部件。
“(小米)抢在SJJ企业之前采用尖端技术的情况一直在增加”,一家手机零部件厂商的负责人这样透露。三星、苹果都是年生产量以亿为单位的“巨人”。因此,零部件供应商要对其确保供货量并非易事,但小米却不同。所谓“船小好调头”,供应商在与小米的交道中可以更灵活的应对。零部件厂商的负责人表示,正是借助这样的优势,“(小米)在与SJJ企业竞争时,推出了高性能却低价格的手机”。
“虽然来自高端机型的需求不会有太大的增长,但为了积累技术还将继续坚持(开发生产)”,10月27日,日立麦克赛尔在东京召开财报说明会,当被问及智能手机锂电池业务的预期时,社长千岁喜弘仅仅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日本国内的电子零部件厂商希望摆脱对智能手机的依赖
日立麦克赛尔一直以来主要面向三星电子等韩国企业供应电池,每年的供货量达到1亿个左右。不过,受三星陷入低迷影响,10月22日该公司将2014财年(截至2015年3月)的合并经常利润预期从微增下调至减少约40%,同时被迫决定裁员10%。千岁社长在财报说明会后表示:“智能手机市场已变成只追求低成本,不关注技术差异的市场。我们想在其他领域进行角逐”。在会见后的发言中,千岁社长似乎吐露出了自己的真心话。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厂商的崛起致使终端的均价大幅下降。这也已经开始对零部件厂商的收益产生影响。各零部件厂商已纷纷采取行动,寻找“后智能手机时代”的收益来源。
9月10日,村田制作所社长村田恒夫前往福井县访问,并向该县知事西川一诚表达了希望在该县越前市新建工厂的想法。村田制作所新建工厂是为了增产积层陶瓷电容器。在一部手机上一般需使用700个左右该电容器,以去除噪音,稳定电流等。在与西川知事会谈后,村田社长对增产的目的解释称:“来自智能手机的需求旺盛,可穿戴终端等高功能机型也将增加内置零部件”。
村田制作所在业绩方面来自智能手机方面的获益依然很大。其面向中国的新兴企业等增加供货对整体业绩起到拉动作用,预计2014财年的纯利润将同比增长33%,增至1240亿日元。不过,村田社长Z近在公司内表示:“在新兴市场,必须从头开始累积信用”。负责开拓面向健康领域产品等新渠道的相关员工也表示:“我们也要考虑到不再向智能手机供货的情况”,透露出了紧迫感。
积J进行准备的除了日本厂商外,还有生产智能手机大脑的系统LSI(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厂商。在中国大陆市场,台湾大型半导体企业联发科技2013年获得了47%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已经超过位居全球首位的美国高通。
充满紧迫感的高通也正发起可能导致赔本的低价格攻势。有越来越多传言称,北京小米科技抛弃了联发科技,而从高通集中采购。联发科技总经理谢清江在11月6日举行的面向分析师说明会上强调了环境的变化,指出2015年上半年估计将面临Z大的价格竞争压力。即使是此前一直占据优势的零部件厂商也难免受到智能手机势力版图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