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有“芯”了,中芯国际8英寸生产线正式投产
得益于中国庞大市场的支持,15年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猛。在日前举行的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年会上,中国半导体协会IC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博士在演讲中就提到201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IC设计产业增长速度Z快,产业规模占全行业规模是15.48%。在珠三角地区,特别是深圳已经成为全国Z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汇聚了几百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系统整机及设备企业,销售额超过全国的30%。移动通讯设备的成长和物联网的火热应用,使当下8吋晶圆的市场供不应求。
中芯国际深圳生产线市场需求的旺盛,与之相对应的是集成电路制造业还很薄弱,制造企业少,且缺乏8吋及以上晶圆制造能力,发展速度跟不上市场需求。
投产仪式揭幕邱慈云总裁(左三)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咨询委主任马俊如(中)、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公司总经理丁文武(右三)、深圳市副市长唐杰(左二)、深圳市坪山新区书记杨绪松(左一)等一行为。
2014年12月17日,中国内地规模Z大、技术Z先进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宣布其在深圳的8吋晶圆厂正式投产,这也是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后,在中国华南地区建立的DY条8吋生产线。同时这也是今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出台后,国内DY条投产的集成电路生产线。中芯国际8吋晶圆生产线的投产,将进一步加强中芯国际在全球芯片制造领域的竞争地位。
电子信息司丁文武司长在会议上表示,集成电路产业是战略性先导产业,对国家经济的拉动,社会的发展,信息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保障意义重大。中国每年目前进口芯片量很大,去年达到213亿美金。超过了燃油的进口量。所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市场需求很大,但是供给能力还很弱。
投产仪式揭幕现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经过15年的发展,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的集成电路水平以及产业规模与国际厂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我们的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别人手中。”他Z后表示,“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聚齐了天时地利人和。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下,我们有理由也有能力相信,我国技术产业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春天。”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丁文武对于深圳来说,此次中芯国际8吋晶圆厂的投产,意义非常重大,深圳终于一圆“IC梦”。中芯国际8吋晶圆厂的投产将弥补深圳集成电路产业链的缺失环节,填补华南地区没有一条8吋以上晶圆生产线的空白。另一方面,深圳林立的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也为中芯国际提供了地缘优势,和客户、厂商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帮助客户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
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邱慈云博士表示,“我们这两年销售收入将会达到220亿美金左右,到今年第三季我们已经连续10个季度的盈利,得到国内外投资人的认可。我们过去一年融资的规模也超过10亿美元。我们过去董事长所坚持的先进工艺以及成熟工艺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也得到了实施。12寸28nm先进技术完成了工艺的固化,也进入了客户验证的阶段。我们Z近也得到了高通的产品认证,将在明年如期进入到量产。另外中芯的55nm Pflash 与38nm的Nand flash 的全球代工技术的LX地位。另外8英寸图像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等多种特色工艺,也实现了持续的突破。”
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邱慈云博士据介绍,中芯深圳厂在设备和工艺上的投入,确保8吋晶圆的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准。根据计划,今年年底前将会达到每月一万片的装机产能,在2015年底达到每月两万片,后续还将持续扩充产能以满足市场的旺盛需求。产品主要应用方向为图像传感器、逻辑电路和电源管理电路等消费及通讯电子。“将来我们也很希望很快的能够把深圳厂充分利用建立起至少是5万片每个月的产能。”邱慈云博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