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智能穿戴 智能手表 智能穿戴瓶颈
这是一个Z好的年代,也是一个Z坏的年代。伴随着股票的蒸蒸日上和研究机构的一致看好,智能穿戴似乎将要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这个春天在百花齐放前,邓捷芳主持并汇总了几次沙龙和论坛的瓶颈观点。总的来说,下面的瓶颈不突破而贸然进入,后果可能很惨烈。
瓶颈1:只听从分析机构说会起量,市场不明确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机构认为智能穿戴将在今年起飞,而且今年的增长量将是爆炸式增长。这让广大智能穿戴行业的小伙伴兴奋不已,也让不少外围人士纷纷过来围观,有些甚至已经挽起袖子推出了穿戴产品(较常见的是手环手表)。受限于手机和平板等消费类产品的利润微薄,一些手机平板厂商已经转型到了智能穿戴。
但这市场不明确,有朋友在技术沙龙上调查了去年分析机构所列的出货量,对市场进行了一个反馈,得到的实际答案和分析机构的数字相差很大。说会起量,但市场依旧不明确。另外有上游小屏供应商在沙龙上也给我们道出了玄机,从他发货的数量来看,其实这个数字还是非常难看的(换句话说就是还没有起量)。
瓶颈2:只看重功能堆积,而没有杀手级功能
电子圈曾经针对智能穿戴话题举办过一次有奖问答,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若让您来设计一款智能手表,你会加入哪些功能? ”在大量的细致而大胆的设想回复中,大家对其各持一词。很多人对功能的诉求偏向于越多越好,而恰恰缺少一种普遍看好的杀手级应用。或者说,其实自己都不知道需要什么应有。
捷芳曾问inWatch总裁王小彬,这个行业的混战将要持续多久时间,杀手级应用何时会出来?他认为其实这个时间不会很久,某些细分市场的领头羊一年之内一定会出来,其实路线已经很清晰了。“任何一个杀手级应用形成之前大家根本不知道,否则分析投资经理早就都是Google老板了。”他说道。
瓶颈3:只看“手表”“手环”两个字,忽视大好创新市场
在第六次智能穿戴技术沙龙上,捷芳曾整理过一份资料发现:在目前所有的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中,智能手表手环占据62.80%,其次是智能眼镜11.4%,其次是智能戒指8.10%,剩下的还有智能臂环、智能跑鞋,智能腰带、智能头盔、智能纽扣 等。
手环手表是Z主流的产品形态,但功能的同质化已经让其竞争状态进入混站。笔者有一次拜访一家上海的智能手表公司,看到其即将推出的功能强悍的智能手表,该公司负责人俞总给我介绍该公司的主打智能手表价格仅为399。要知道,这款手表可以实现的功能几乎不亚于智能手机的(通过蓝牙3.0连接,可以实现收发短信、语音通话、计步、计海拔、遥控拍摄)。
在平时沙龙上大家带来的产品来看,大部分是以手表手环为主,而且价格相对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