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印度有什么可聊的?我们应该聊一聊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一下西方先进经验,印度这种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没啥好聊的。

我觉得我们要转变一下观念。首先印度跟中国的国情有很多接近的地方,我们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都曾经被西方列强狠狠的蹂躏欺负过,都有庞大的人口,也还有很多地区非常贫困,可以说得上是难兄难弟。

其次我们永远都不要小看像印度这样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国土资源的国家发展潜力;2015年终,印度人口已经达到12.89亿,你想想,这么多人就算其中只有几亿人创造财富,就足以支撑起一个庞大的供需市场了。20160718-India 02数据来源:印度统计局

印度官方表示,印度政府采取的人口控制措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人口仍呈快速增长趋势。印度政府预估,2028年印度人口数量超过14.5亿,超过中国成为世界DY人口大国。

Z后,中国的改革开发30多年,当然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但是从去年来看,从1990年以来维持的高速经济增长态势已经有放缓的趋势,GDP增速SC降到了7%以下,而印度的GDP增速则超过了7%。再加上中国自身面临经济结构转型、人口老龄化、制造业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这种比较有一定参考意义。

当然两个国家的GDP的基数相差很大,所以这么评价可能不太公平。但是至少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印度这个国家正处于一个蓬勃向上的发展阶段。在印度总理莫迪新政提出“Make in india”之后,印度人民也爆发出了J大的改善自身生活及发展本国工业的决心。这个阶段就如同中国过去的30年改革开放一样。现在印度人口比例以青年人为主,人口结构比较健康。联合国数据预计到2020年,印度的适龄劳动人口将达到9亿,同时整体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全世界人口Z多的国家。尽管这么庞大的人口受教育程度不够高,但是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低端制造业还是没有问题的。20160718-India 03数据来源:印度统计局

从年龄结构来看,印度人口未来年轻化比较严重。预计到2020年全印度人口平均年龄将为29岁。而那时中美两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7岁,西欧平均为45岁,日本为48岁。

人口年轻化也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印度政府估计,今后10年间每月会有大约100万人进入就业市场。印度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人口资源,而印度正在加大引入外资,创造就业岗位。受此影响,印度大批量的工人群体正在快速形成。

印度人口远比中国年轻。在2014年,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印度是28.5%,中国是16.5%,未来这种差距会进一步迅速拉大;而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印度是5.8%,中国是10.1%。印度人目前的平均年龄是26岁,而中国人平均是35岁,而且中国社会进一步变老的速度远快于印度。20160718-India 0420160718-India 05印度的AMITY大学,与西方国家不同,印度Z好的大学都是公立大学而非私立大学。德里的尼赫鲁大学就是非常有名的公立大学。20160718-India 06亚洲商业学校,目前越来越多的印度学生开始学习中文,预备跟中国人做生意

大量的年轻人是创新和创业的活力之源,更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需求之本。当今,大学教育是从事科技事业的前提。中国的大学学历人口在2007年超过美国而居世界DY,为中国科技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从人才资源趋势来看,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在校大学生Z多的国家。就18-24岁的大学适龄人口,印度目前是中国1.2倍,而中国和印度的大学毛入学率分别为26.5%和18.8%。到2040年,印度大学适龄人口将是中国的1.7倍。到时就算中国的毛入学率能达到60%,印度只要达到35%,其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将超过中国,此后印度超出中国的幅度会越来越大,Z终在人才规模上压倒中国。

了解印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有助于解决中国现在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制造业成本上升、经济增速放缓等诸多问题。中国发展中遇到过的问题也可以对印度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我们都摸着石头过河这么多年了,印度就可以直接踩着我们修的桥过河了。

另外印度本身庞大的人口对于中国制造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和投资机遇。所以中国在未来如果能够帮助和解决印度人民脱贫致富的问题,帮助印度从J大的贫富差距下诞生一批中产阶级,相信这个经济增长引擎也能够解决我们自身的发展问题。这就如同中国市场过去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实际上帮助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解决了自身的经济问题。

所以去年的时候我就去了一趟印度实地考察,当时是跟接近100位深圳的手机供应链相关的工厂老板一起过去,考察印度的发展环境,想看看有没有机会过去投资。

这些手机工厂老板为什么要去印度投资?Z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去年印度政府对于移动设备征收重税,从过去的6%大幅调高到了12.5%。印度政府这一招应该是有高人指点,因为印度要发展,首先就要发展自己的制造业。有了制造业,除了能够满足印度本土市场,创造就业之外,还能够出口获得外汇。我们知道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名声在外,但事实上是完全依附于欧美的实体产业的。一个没有制造业做依托的IT软件业,其实是空中楼阁。20160718-India 07印度的华强北20160718-India 08这一栋楼可以看做印度的华强电子世界了20160718-India 09这里依然是OPPO、VIVO的主战场20160718-India 10印度也有ZC手机贴膜20160718-India 11路边的小贩在向我们兜售山寨版的小米电源20160718-India 12所以我们这一次重点考察了印度首都德里以及附近的十几家制造工厂,同时也去了印度Z大的手机批发零售市场“Karol Bagh”,这个市场被称为印度的“华强北”。不过销售的大部分是二手苹果、三星、HTC以及翻新手机。20160718-India 1320160718-India 1420160718-India 1520160718-India 1620160718-India 1720160718-India 1820160718-India 19中方代表团前往Spice总部考察20160718-India 2020160718-India 21Intex工厂20160718-India 22BGM工厂

我们也去了印度本土的手机品牌的总部。比如LAVA、MicroMax、intex、Spice等,这里要提一下Spice,这个在英语中是香料的意思,事实上这家公司在100多年前还是做香料生意的。印度有非常多的这种家族企业,传了很多代,这其中还包括印度的“海尔”、“格力”,家电品牌Videocom,以及印度的国民企业TATA。20160718-India 23TATA能源20160718-India 24印度深夜的电视购物,我仿佛穿越到了3年前的中国

TATA这家公司有点像韩国的三星、日本的SONY这种巨型企业,从电信业到汽车,从医疗机构到做手机,包括能源、房地产,就没有TATA不做的。所以我们晚上在酒店看电视的时候,过一会儿就一个TATA的广告。印度的经济命脉也就掌握在这些大的家族企业手中。20160718-India 25财富之舟工厂20160718-India 2620160718-India 27金立工厂

当然,这次去印度,我们也走访了很多中国的手机品牌在当地的工厂和办事处,比如金立、富士康、财富之舟等,了解了一下他们筚路蓝缕,在印度开设工厂探路的艰辛。

要说的太多,我这边先捋一捋啊,首先说一下到印度的DY印象。

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肯定是没法和中国相比的,即使是在印度的首都德里,也很少看到有高楼大厦。Z繁华的商业区、Z豪华的酒店当然是有的,但是往往集中在政府周边,以及使馆区周围。这些地方不管是环境卫生还是配套设施都做得不错。但是其他地方嘛,就有点配不上首都的称号。我个人看来大部分地区都相当于中国的三四线城市或者乡镇水平。20160718-India 28随处可见的基建工地

如果有印度的朋友在看视频请不要生气,当年中国改革在开放前可能还不如印度现在的样子。我们同样也看到德里正在四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有印度本地人告诉我们,今天的德里已经跟几年前的样子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相信再过几年,德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0718-India 29玛鲁蒂铃木成为印度Z畅销的车型20160718-India 30铃木的4S店

在基础设施不够好之外,德里给人的另外一个感觉是人多、车多、雾霾多。这“三多”总算和一个国家首都的地位相符合了。20160718-India 31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满大街跑的都是日韩车。玛鲁蒂铃木作为经济型小排量车,应该是在印度Z成功的日系车型了,至少我们在街上看到一半的车都是铃木。韩国的现代车也不少。这里不由感慨一下日韩车厂在印度的本地化品牌做得足够好,这一点值得中国品牌学习。20160718-India 32公交站等公交20160718-India 33如果这也算是一种交通工具

偶尔在使馆区或者酒店区会有少数B开头的德国车或者豪华的英国车,但这些就不算是主流了。对于印度的中下层收入人群来说,拥有一辆自己的小汽车估计就是“印度梦”了,大多数人还是买不起汽车。所以印度人出行大部分还是公交、出租、三轮车这些公共交通。德里有地铁,但是我们因为出行有大巴,所以没去坐一下,这可以说是一大遗憾。印度的出租车大部分是老爷车,有一些连反光镜都掉了,照样上路。20160718-India 34随处可见的交通工具TUTU

三轮车当地人叫“TUTU”,是一种非常廉价的交通工具,坐一次只需要10个卢比。20160718-India 35堵车情况在德里司空见惯

德里的私人小汽车拥有量之多让我们有点吃惊,不过这也给德里的交通带来灾难。我们认为德里这座城市的基础设施并没有做好拥有如此多汽车的准备。进入晚高峰时期,从机场到市中心需要开很久的车,这一点倒是名副其实的“首堵”。在晚上,车都是随意停在路边,似乎并没有看到太多停车指示。路边也常常会看见一些生锈报废的汽车没人过来处理。

刚才说了车多、人多,再提到雾霾多这一点。从到达德里的那一天开始,就一直感觉到天空是灰蒙蒙的。我们本来以为北京的雾霾已经够严重了,结果德里的雾霾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德里跟北京一样都属于北方城市,气候干燥,植被破坏严重,加上德里整个城市到处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污染还是很严重的。反正我们在德里几天感觉到处都是漫天的尘土,连树上都是灰尘。20160718-India 36印度当地的房地产楼盘,目前德里的房价大概接近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水平,不过印度的房子是YJ产权,房产税也很低。20160718-India 3720160718-India 38广告牌上的现代都市生活与现实中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实际上就是“印度梦”的体现20160718-India 39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就将德里评为了世界上污染Z严重的城市。我们经过几个大兴土木的房地产楼盘,旁边都是刺鼻的臭水沟。如果需要下车行动,不带上口罩基本上都会有呛鼻的感觉。估计北京的同学来德里应该可以适应得了。20160718-India 40正在兴建的小区,配套设施还没有建好20160718-India 41不知道印度有没有烂尾楼,有没有炒房团?20160718-India 42印度的公园20160718-India 43不过印度本地人似乎不认为环境污染和雾霾是太大的问题。同行的印度导游小伙毕业于尼赫鲁大学中文系,又曾经去过北京大学中文系深造,算是印度的精英人士了。

他具有J大的爱国热情,一路上跟我们说,德里人非常感谢莫迪政府,因为莫迪新政给德里和整个印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收入都大大增加了,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当然,他也提到了中国人过来投资所带来的就业机会。

他以自己为例,他因为中文很好,所以专门接待中国人的团,月收入可以达到20万卢比,将近2万人民币一个月。这在印度作为打工阶层已经是非常高的收入,要知道印度一个工厂的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月薪也就8000~10000卢比。所以在印度,现在其实也掀起了学习中文热,只要会几句中文,找工作就要更容易。20160718-India 44中方参观代表团受到了印度当地工厂热烈的欢迎

那么印度人是如何看待来印度投资的中国人呢?当然是十分欢迎了,因为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就业机会。但是我们从印度新政也可以看出,印度其实是希望能够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依然在大力扶持本土品牌来对抗中国品牌的入侵。这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比较矛盾的关系。

但是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印度的坑也不少。我在印度见了一个在当地多年的中国律师,专门帮中国企业在印度打官司、疏通政府关系。他跟我说,每年都要接到很多起中国公司在印度被敲诈或者被骗的案子。反正在印度人的地盘上,中国企业永远是弱势的,除非有类似于富士康、中兴、华为这样的巨型企业,有足够强的上层关系,不然每天光应付各种找碴要好处的政府官员就够你受的。

我碰到另一个在印度做进出口报关服务的老黄,就跟我说,他在印度这么多年,钱没赚多少,地雷倒是趟了不少,跟印度人做生意做得很累。老黄算是真正的“印度通”,一口地道的印度式英语,还懂几句印地语,他甚至还信了印度教。我们私下里聊天的时候,他跟我感慨,说印度人总体感觉有点短视,追求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

老印脱口秀谈印度人没办法和中国人做生意(点击视频)

比如跟印度人做生意,往往一开始谈得很好,对方总是先用一个大的订单吸引你,但是基本上很少有真正兑现的,真正成交的时候可能找各种借口取消交易。然后换一个人再来找你谈,跟印度人做生意,他们会把价格压得非常低,让你根本没有利润空间。重视价格超过产品质量,不讲诚信是许多中国做外贸的企业对印度客户的普遍看法。老黄跟我说,如果中小企业想要来印度淘金,要么抱团在一起,互相帮助,单打独斗在印度会很难生存。所以中国企业在印度,需要随时注意政策的变化。除此之外,由于印度有28个邦,每一个邦都如同一个小国家,有不同的法律和政策税收。20160718-India 45印度街头的竞选广告

即使是印度中央政府的政策在各个邦也不一定能真正管用。前面说过,真正掌握的印度经济的是那些家族企业和大的财阀。据说印度的整个经济命脉就掌握在20多个家族手中。所以这种情况下,有时候中国企业与其费尽心思去跟各地的政府打交道,不如找到一两家能够长期合作的家族企业进行合作。20160718-India 46印度的年轻人怎么看待中国公司和中国品牌呢?在德里,我顺道参加了一下酷派在印度的新品发布会。在发布会途中认识了一位印度本地的科技自媒体年轻人。这位年轻人还在大学读书,他是中国手机品牌的忠实拥趸。他很熟悉中国的手机品牌,比如小米、魅族、一加等。他对我说,这些年来印度的电商发展很快,年轻人都在网上买电子产品,因为网站上的东西更便宜,质量更好。在聊天过程中,他提到中国的手机品牌在印度年轻人群体中更受欢迎,但是依然无法取代苹果、三星。他看到我手里的iphone以后跟我说,在印度只有有地位的人才会使用iphone,这让我有点惊讶。20160718-India 47
印度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宗教雕像,这是印度教的湿婆

实际上在印度,这种等级观念不止一次的让我惊讶。尽管我们的导游告诉我,印度的种姓制度已经在法律上被废除了,但是这种阶级观念仍然处处存在。在印度,从一个人的姓名、肤色和服饰谈吐,你就可以大概判断出这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在诺伊达的手机制造工厂里,当地的生产主管告诉我。印度工人虽然工资低,但是工作效率也低,同时不愿意加班。一般有空闲时间就去搞宗教活动去了。长期受宗教的影响,大多数的印度人普遍吃素,同时不追求今生的富贵,而去追求来世的幸福。这种宗教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其实是不利的。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土耳其,土耳其世俗政权在去宗教化以后,发展是很迅速的。印度的莫迪政府也在推动去宗教化和世俗化的政策,一个世俗化的印度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这一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包袱就轻得多了,因为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等级观念以及宗教观念什么的都已经被清楚干净了。所以未来“印度梦”要真正实现,就看中下阶层的印度人能否真正发财致富,改变自己的命运。

印度制造是否会取代中国制造,这在中国是一个炒得很热的话题。以手机产业为例,表面上是一个手机组装厂移到印度,但其实背后是整个手机产业链条的转移。很多人就在担心中国制造搬走后,影响中国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对于印度来说,一旦搬到印度的ODM达到一定量级,供应链一定会来印度设厂,印度本土厂家就会绕开中国的方案公司和ODM,直接跟元器件厂商来谈价格,直接谈认证。SKD的比例如果能够达到10%,芯片供应商就要考虑来印度设厂了。20160718-India 4820160718-India 49